维公涓棣 发表于 2024-10-15 17:13:09

中国的“星星”去哪儿了?(转载)

  “现在网上很时髦的一个韩剧,叫什么星星?”
  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出席人大会议北京代表团审议时发问。代表们先是沉默数秒,随即发出轻轻的笑声。“来自星星的你。”有年轻代表小声地回答。
  “对,《来自星星的你》。你看,你们官员都不知道。”王岐山说。
  王岐山表示,他也偶尔看韩剧,和孩子们探讨过韩剧在中国有市场的原因。“韩剧走在了咱们的前头”。他说,韩剧的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
  这一插曲使得《来自星星的你》(简称《星星》)在热播了两个多月后再次成为高关注度的话题。就在王岐山谈“星星”后的第二天,全国政协委员文艺界的小组讨论中,导演们将《星星》引发的文化创新话题又延续了整整一个上午。
  政协委员们的忧虑
  以1609年《朝鲜王朝实录》中记载的不明飞行物为基础,讲述从外星来到朝鲜时代的神秘男人都敏俊就此生活至400年后的现代,并和身为“国民演员”的千颂伊陷入爱情的过程。短短几句话就能将《星星》的故事说个大概,实际上它的剧情却延续了整整21集。
  然而,正是这样一部剧,一经上映就在韩国掀起收视狂潮。与此同时,“星星”热也绵延到了中国——豆瓣网评分高达9分,在某视频网站的下载次数也超过了1亿,各种产品营销亦是应势搭载“星星”话题,没有听过“啤酒+炸鸡”的人甚至会被鄙视为外星人。
  面对《星星》的来势汹汹,中国的导演们当然坐不住了。
  “我觉得我们拍不出来(《星星》)。”3月5日,在全国政协文艺界的小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赵宝刚和张国立都如是表示。
  赵宝刚说,从创作上,感觉自己“要把惯性去掉,去创造那么一个东西,做不到”。他还了解到韩国有七大电视台,所有电视剧制作公司跟七大电视台都有关系,是上下游关系,制作和播出整个生产购买系统是一条龙,力量拧成一股绳。这跟中国很不一样。
  话音刚落,全国政协委员冯小刚马上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学学人家?”现场一时沉默,似乎没有人能接得住这个问题——这是大家心中共同的疑惑。
  “韩国是周播剧,一边写一边拍,看反响,中国不是,一下全拍完了,然后去卖,卖不出去就完了。所以现在中国的电视剧投资是三分之一赚钱、三分之一持平、三分之一亏损,浪费是非常大的。”在电视剧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赵宝刚感慨颇深。
  与会导演们普遍和赵宝刚一样,认为中国现在的电视剧产销结构不尽合理。
  来自广电总局的最新统计数据也印证了国产电视剧的现状:2013年中国电视剧产量为1.5万集,较上年1.7万集回落了2000集,回落幅度约11.2%。尽管这被业界解读为播出平台趋于饱和之后的理性回归,但从每年我国电视剧总消费量不过7000集左右来看,产能严重过剩。去年虽然少了2000集,总量依旧太多,造成大量浪费,除数千集无法播出,播出的不少也成“炮灰”。
  作为一名深受观众喜爱的老演员,全国政协委员宋丹丹有些力不从心,她称感觉自己的翅膀和想象力都折断了。
  这是更让人忧虑的所在,国产电视剧在数量下降的同时好剧依然难寻。2014电视剧制播年会披露,如果按业内0.5%的收视率方能达到及格线的标准,去年竟有75%的电视剧“挂科”,像2012年《甄嬛传》那样受到社会普遍关注、能引发大众热门话题的电视剧似乎再也没有出现过。
  编剧80%,演员20%,导演10%
  “其实我就考虑一个问题,韩剧为什么占领了中国?为什么漂洋过海,影响了美国,甚至欧洲。”关于韩剧再度来袭,当然不仅仅是王岐山心中的疑问。
  上世纪90年代起,以韩国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和音乐为主要载体的“韩流”,曾经席卷中国,韩国文化产业向中国的大量输出令中国人惊讶。虽然后来老套韩剧渐趋进入“灰败期”,但到了2013年,随着韩剧《继承者们》被多家视频网站引进,“长腿欧巴”组团来袭,这股风潮在李敏镐登上春晚舞台后达到高潮。不过很快,李敏镐的风头就被一位富可敌国、学富五车、年轻帅气却绝对痴心的完美男主角都“叫兽”盖过,再加上“野蛮女友”全智贤,《星星》一下子以“燎原之势”火遍中国,韩剧再一次在中国“中兴”起来。
  像《星星》这样的韩剧能够风靡中国甚至亚洲,一方面与韩国政府有力推动文化产业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则是由市场化、专业化的操作模式和“编剧中心制”的理念所共同成就的。
  在韩国,KBS、MBC、SBS三大电视台竞争激烈,收视率考核极为严格。“边拍边播”的制作方式既便于公司实时考核,又有利于广告投放、剧情发展等。比如在韩剧《星星》前15集中,男主角都俊敏的时装有62%来自韩国本土品牌,很多赞助品牌的推广是跟着电视剧的宣传同步进行的。当然,如果一部剧的收视率和观众反响出了问题,导致在成本核算上可能出现亏损,这部剧就会面临被“砍掉”的命运。
  “一切为剧本服务,为编剧的立意创意和要求服务,是韩剧生产力的秘诀。”知名编剧汪海林认为编剧中心制是韩剧胜利最重要的原因。在韩国,一部剧影响力的分配是这样的:编剧占70%~80%,演员20%,导演10%。编剧很有权威,导演不能擅自修改编剧的剧本,演员修改台词也是对编剧的大不敬。知名编剧在韩国的薪酬是很高的,和大牌演员不相上下。
  据了解,目前韩剧的编剧大都是家庭主妇,“长腿欧巴”和“都教授”都是她们边带孩子边创作出来的。《星星》编剧朴智恩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有过解释,“现在韩国女人知识水平很高,许多女人情感细腻,她们有能力完成大规模的写作任务。”
  正是受编剧大多为女性的影响,韩剧在剧种、选角等方面深谙女性口味。某韩国导演就透露,韩剧男主角最重要的不是演技,而是长相。从20年前的张东健到十年前的裴勇俊、Rain再到现在的“长腿欧巴”李敏镐、“叫兽”金秀贤,利用“男色”抓住少女的心已是韩剧长盛的不二法门。
  与此同时,韩剧在拍摄期间实行“机械化”流程,各工种分工明确效率极高,且常常多细节展示和特写镜头,使得韩剧呈现出一种精细的风格,极大地满足了女性观众的幻想。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韩剧的传播可以突破原有播放渠道的限制,不同国家地区的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收看。就这样,《星星》轻而易举地俘虏了大批亚洲观众尤其是女观众的心。
  寻找“华流”的未来
  面对《星星》热播,有人从技术角度探讨,有人则认为心灵受到了伤害。某政协委员就表示:“韩剧热潮,已经不仅是韩剧的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
  事实上,这并不是外国剧第一次在中国引起苦恼。2008年梦工厂的《功夫熊猫》在中国所向披靡,曾引发类似的深刻反省。许多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美国制片人从一只在中国学功夫的熊猫身上发现了戏剧性和幽默感?
  而这一次,围绕《星星》的烦恼更多地夹杂着对国产电视剧的失望和无奈。
  “韩剧能够占领中国市场并输出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影响到国内的大批青少年,为什么我们的国产剧就做不到呢?中国的市场和资金、人才和资源远远超过韩国,经济文化实力已不断增强,为什么‘华流’就出不来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欧阳常林在两会期间如此发问。
  关于如何制作中国的“星星”,他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建议政府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产品出口、境外投资、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台积极的扶持政策。
  但作为一种服务大众、完全免费的娱乐产品,电视剧的质量往往还取决于市场和产业的发展水平。制片人金瓯分析指出,优秀的影视文化作品产生是三位一体的,需要政策、创作者、观众共同营造出适宜的土壤与气候。
  他同样认为目前国内影视剧的投资与韩剧甚至美剧相比并不弱,“但创作者往往屈从于投资者,什么火就跟风做什么,因此影视剧制作无法形成规范的产业链条,影视文化作品激不起较大的社会购买力。”
  比如当下国产电视剧的题材不够宽,其主流份额是家庭伦理剧。电视荧屏上充斥着婆媳、父子、丈母娘和女婿等,整个题材快被编剧们写死了。同时也面临着另一种正在远离观众和市场而“脱节”的危险:要么一片幸福,要么就是无端地制造家庭矛盾。
  “婆婆媳妇多不怕,怕的是一味地复制矛盾,所以观众才会说看够了、看恶心了、看得不愿睁眼了。”著名编剧高满堂说。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当前中国电视剧界更为紧迫的是如何创新,取长补短,制造出中国的“星星”甚至超越之。当然,不管中国的“星星”以怎样的方式出现,都不能脱离观众和市场,毕竟不是每一颗星星都能像《星星》那样闪亮。
   
   
   
   
   
   
   黑沙盒子       http://www.heishabox.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的“星星”去哪儿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