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2024-10-12 01:29:07 15 浏览 0 回复

“三大猜想”初等证明及推进

  “三大猜想”初等证明及推进
  宇文永权
  也许上帝为让我攻克“三大猜想”,首先让我创立“变易速算体系”,如果没有在创立这一体系的过程中形成“变易思维”,我根本不敢想,更不可能敢于证明这“三大世界难题”。我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时,无意中完成或找到了对另外“两大猜想”的证明方法。如果我真的成功了,也不能说明我比数学家们聪明多少,只是思维方法和他们不同而已。中国官方数学权威们反复强调,用初等方法根本不可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等世界难题,而我倒觉得用初等方法更有优势。“数学之美在于简单。”(王元)破解同一难题,方法越简单,越能体现出智慧。欧几里得对素数无限多的证明堪称经典。在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多少人穷尽毕生心血,其精神可歌可泣!我所接触的“哥友”中,许多人如敢峰、李文义等都是令我钦敬的前辈老师。
  ――题记
  摘要:素数、孪生素数与“哥德巴赫数”(表偶数的“素数对”)之分布具有极强的规律。本人根据“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变易思维”证明:以两个相邻奇数平方为分段标准,在无限大空间,每段至少有8个素数和2对孪生素数,且随数值增大而稳定增长;在大于4的偶数中,以30为分段标准,“素数对”稳定增长。这不但彻底揭开了“三大猜想”的奥秘,而且还将其大大向前推进一步。证明“三大猜想”的过程充分说明:无限的灵魂存在于有限之中。
  
  关键词:变易思维 素数密度 孪生素数 素数对 规律性 稳定增长
  
   (3).在无限大空间,每段至少有8个素数。
  因将自3起的奇数均视为素数,故p1=2×1+1,p2=2×2+1,…… pn=2n+1。显然,
  
  验证:
  当p=3时,n=1。4(1+1)-8(1+1)÷(1+2)=8-5=3。8为该段奇数量,5为该段素数量,3为该段合数量。与实际相符。
  当p=7时,n=3。4(3+1)-8(3+1)÷(3+2)=16-6=10。16为该段奇数量,6为该段素数量,10为该段合数量。实际素数量为7,合数量为9。
  当p=11时,n=5。4(5+1)-8(5+1)÷(5+2)=24-7=17。24为该段奇数量,7为该段素数量,17为该段合数量。实际素数量为9,合数量为15。
  ……
  那么,随数值增大,每段素数量会不会逐渐增多呢?
   2) .证明:每段素数量逐渐增多
  
  pn>B
  由此证明:自52起,素数量会逐段增多。
  验证:
  千以内从32-312共14段,素数159个,平均每段超11个。
  万以内从32-992共48段,素数1205个,平均每段超25个,是11的2.27 倍。
  十万以内从32-3152共156段,素数9522个,平均每段超61个,是25的2.44倍。
  百万以内从32-9992共498段,素数78495 个,平均每段近158 个,是61的2.59倍。
  千万以内从32-31612共1579段,素数 664576 个,平均每段近421 个,是158的2.66倍。
  亿以内从32-99992共4998段,素数5761452 个,平均每段近1153 个,是421的2.74倍。
   十亿以内从32-316212共15809段,素数 50847531个,平均每段超3216 个,是1153的2.79倍。
  ……
  从以上趋势可知:自千以内起,按十进制增大数值,平均每段素数至少以超过2倍的速度增长,且趋近于3倍。这样,我们就可概算出任意大数值内至少有多少素数。
  需要说明,随数值增大,两个相邻奇数中一个或两个都不是素数的越来越多;同时,多个素数共筛某奇数的情况也会不时出现。这就导致素数增长的相对不均衡,但增长趋势却是绝对的。对于素数密度研究,某数是否素数不重要,给定数值内有多少素数才重要。
  用本人创造的“单正双反筛法”公式,还可准确求出任意数以内有多少素数,因其不在此文论述范围之内,故略。
  2. 两个相邻奇数平方之间孪生素数稳中有增
  1).首先证明在p2以内孪生素数至少有多少对
  因在奇数列中,自p2起,每p个奇数会被p筛去一个。同理,每p对奇数中有2p个奇数,会被p筛去2个。因这两个奇数不构成1对,故会被p筛去2对奇数,“筛剩率”为p-2/p。因自32起,每3个奇数会被3筛去1个,故每加3×2=6即形成一个可产生孪生素数的“奇数对”。因它们只能被5及以上的素数筛去,故求综合“筛剩率”即将3/p1(此处p1=5)作为首项,形成连乘公式:
  3/p1×p2-2/p2×p3-2/p3------pn-2/pn
  
   因奇素数之差不小于2,故该式结果必不小于3/pn。据此给出证明公式:
  L≮n/6×3/p  
  
  式中L代表“孪生素数”,n/6代表n以内可产生孪生素数的“奇数对”,p代表大于3的奇素数。 因只有当n=p2+6(p-1)时才能构成被p筛去2对的条件,显然,若将6(p-1)舍去,n只取p2,证明会更加牢靠。因此,上式转化为:
  L≮p2/6×3/p = p/2
  证明在p2之内,孪生素数不少于p/2。
  2).证明每段至少有2对孪生素数,且稳中有增
  如将以上证明中的n以内调整为每段可产生孪生素数的“奇数对”,再乘以综合“筛剩率”,即可证明每段至少有多少孪生素数,其公式为:
  (a+b)÷3×3/p
  =(a+b)/ p
  因p为每段起始数,则公式可变为:
  (p+p+2)/ p
  =2 p+2/ p
  =2(分母中的2舍去)
  因将3以上奇数均视为素数,随数值增大,奇数中的合数会越来越多,即综合“筛剩率”会越来越大于3/p。由此证明:
  在相邻奇数平方之间孪生素数至少有2对(即在p2之内至少有p-1对),且稳中有增。
  验证:
  千以内32-312共14段,33对,平均每段超2对。
  万以内32-992共48段,202对,平均每段超4对。
  十万以内32-3152共156段,1222对,平均每段近8对。
  百万以内32-9992共498段,8167对,平均每段超16对。
  ……
   以上趋势令我们惊奇的发现:从千以内起,按十进制增大数值,平均每段孪生素数增长与素数增长的倍数极为接近,这充分说明,孪生素数在素数中的分布特别均匀。据此,可估算出任意数以内孪生素数至少有多少对。
   3.大偶数至少可表为一对素数之和;且以30为区段稳定增长。
  本人先后用十余种方法分别独立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以下仅选其三:
  1).大偶数至少可表为1对素数之和
  两个最简证明:
  n+4-3=n+1
  式中n代表大于4的偶数;n+4表示自n起每加4会增加1对表偶数的奇数对;n+4-3得与3构成1对的那个奇数。
  因8内以无奇合数,自n为6或8可表为1对奇数起,,每加4增加1对奇数后,只有n+1可被筛去,故每次最多筛去1对奇数,至少剩1对奇数。
  pn-2n≮1
  式中n代表1,2,3,……pn代表第n个奇素数。
  因在奇数列中,自p2起,每p个奇数被p筛去1个,而每p对奇数中有2p个奇数,会被p筛去2个,如它们不构成1对,就会被p筛去2对,故表示某大偶数的奇数对,每p对最多被p筛去2对。因奇素数之差不小于2,故pn-2n≮1。
   2). 用“三大要素”证明:“素数对”以30为区段稳定增长。
  偶数n可表为多少对素数之和是由“三大要素”决定的:
  j-h+c=s
  式中j代表奇数对,由(n-2)/4而得(对某偶数是固定的);h代表合数量(数值相近的偶数相差无几);c代表合数对(不同类别的偶数相差极大);s代表素数对。
  请看:
  当n=36时,奇数对:(36-2)÷4=8;合数量:6;合数对:2;素数对:8-6+2=4。
  当n=38时,奇数对:(38-2)÷4= 9;合数量:7;合数对:0;素数对:9-7+0=2。
  可见,“素数对”多少不但取决于“奇数对”与“合数量”,更在于“合数对”。它是造成大偶数可表“素数对”忽高忽低、飘忽不定的主要原因。因此,抓住“合数对”的构成规律,就抓住了破解其中奥秘的“牛鼻子”。
  “合数对”可分两类:
  (1).n为p的倍数,当n≮2p2+2p时即会出现合数对,因
  2p2+2p=p2+(p2+2p)
  如:当p=3时,2×32+2×3=24=9+15;当p=5时,2×52+2×5=60=25+35;等等。此类“合数对”每加4p增加1对。证明:
  2p2+2p+4p=p2+(p2+6p)=(p2+2p)+(p2+4p)
  验证:当p=3时,24+12=9+27=15+21;当p=5时,60+20=25+55=35+45;等等。
  (2).n虽不是p1 和p2的倍数,当n=xp1+yp2时也会出现合数对(x≮p1,y≮p2)。
  如:当p1=3,p2=5时,34=9+25;68=33+35;等等。此类“合数对”每加2p1p2增加1对。证明:
  xP1+yp2+2p1p2=xP1+(yp2+2p1p2)= (x P1+2p1p2)+yp2
  验证:当p1=3,p2=5时, 34=9+25, 34+30=64=9+55=39+25。
   可见,(1)类构成早,增长周期短;(2)类构成晚,增长周期长。而越早越短越多,越晚越长越少。
  研究发现:38是合数对为0的最大偶数,68是由3和5的不同倍数构成1个合数对的最大偶数,自38至68,除偶数为3的倍数构成(1)类合数对外,其它偶数至少有1对由3和5的不同倍数构成的合数对。这样,我们就可确定以68为起点,以2p1p2=30为分段标准,找到大偶数可表为素数对的“最低周期数”。在每一周期中,因其它偶数的“合数对”构成及增长周期均不晚于和短于“最低周期数”,故其素数对的增长永远不会低于“最低周期数”的增长。
  验证:
  N  c  s   n  c  s  
  38 0  2  68  1  2 c增1  
  40 1  3  70  3  5 c增2  
  42 2  4  72  5  6 c增3  
  44 1  3  74  3  4 c增2   
  46 1  4  76  3  5 c增2         
  48 3  5  78  5  7 c增2     
  50 1  4  80  3  4 c增2      
  52 1  3  82  3  5 c增2   
  54 3  5  84  7  8 c增4  
  56 1  3  86  3  5 c增2
  58 2  4  88  3  4 c增1   
  60 5  6  90  8  9 c增3  
  62 1  3  92  3  4 c增2   
  64 3  5  94  4  5 c增1   
  66 4  6  96  7  7 c增3  
  下一段:
  68 1  2  98  3  3
  ……
  可见,从68至98 ,素数对仍是该段最少的。由此证明:因每段中其它偶数的合数对增长不低于“最低周期数”,故素数对增长也不会低于“最低周期数”。
  那么,在“最低周期数”上每加60(因60÷4=15,为整数)又会如何呢?请看:
  n:68 128 188 248 308 368 428 488 548 608 668 728 788 848 908 968 1028 ……
  s :2 3  5 6  8 8  9 9 11 12 10 15 15 15 15 16 18 ……
  从中可看出:随数值增大,虽个别“最低周期数”的素数对有时会略有减少(这是因前段“最低周期数”为某素数的倍数而导致增长过高所致),但增长的趋势并没改变:68—1028,每段平均增长1对。根据以上证明完全可确信:每段中其它数的素数对增长至少为1对。
  需要说明:随数值增大,即使在“最低周期数”中,也会出现由3与大于5或由5及以上素数之倍数构成的合数对。但与每一周期中其它数相比,因其出现晚、周期长,故不会破坏“素数对”以30为区段稳定增长的证明。
  中国的甘世德先生,利用敢峰等许多研究者使用的“最低筛剩率”原理,指出了哈代关于偶数可表为素数对公式的误差。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难和易》中例举了20余种情况后说:“当偶数值循序渐进时,其分拆成素数对的数值参差不齐,杂乱无章,忽上忽下,一片混沌。”而用本人的“三大要素”证明来分析,不但完全可解释各种混乱现象,而且可更加坚定的确信:“素数对”以30为区段稳定增长的事实是推翻不了的!
  “神奇化易是坦道,易化神奇不足提。”(华罗庚)“要证明‘1+1’必须有‘新思维’。”(王元)本人在证明“三大猜想”的过程中,更深深体会到这些话的意义。
  (本文整理自中国《法制日报》2002.1.17.《科技日报》2002.3.15.《珠算》杂志2002.4.《珠算与珠心算》2012.1.“人民网”2012.3.22.《中国科技成果》2012.24.美国《拉斯维加斯时报》2013.7.18.等相关报道、文章及本人博客)
  2014.3.6.于美国洛杉矶寓所
  2014.3.16.晨最后改定
  附:世界数学大师和中国官方数学机构负责人的有关论述
  1.事实上我发现在该区域内的实根数目近似等于该数目(素数个数),极有可能所有的根都是实数。
  
  ――黎曼
   2.“对黎曼猜想进行彻底讨论之后,我们或许就能够去严格地解决哥德巴赫猜想。”      
   ――希尔伯特
  3.哥德巴赫猜想(1)的困难程度“是可以与数学中任何未解决的问题相比拟的”。“我们(对“哥德巴赫猜想”)不是在原则上没有成功,而是在细节上没有成功。”
  
  
  
  
  
  
  
  
  
  
  
  
   ――哈代
  4. 哥德巴赫猜想“很漂亮” 。
  
  
  
  
  
  
  
  
  
  
  
  
  
  
  
  
  ――丘成桐
  5.“哥德巴赫猜想不仅是数论,也是整个数学中最著名与困难的问题之一。哥德巴赫猜想真是美极了,现在还没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它。”“不要认为陈景润做出‘1+2’,还差一步就做出‘1+1’。是的,就是这一步;但这一步根本就大得不得了,这一步比90年来走过的路(指从1921年布朗的“9+9”开始)还要长。”“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是2006年数学菲尔茨奖获得者之一。““陶哲轩应该是最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两位数学家之一,他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证明‘1+1’,他现在做出来的结果也很好,但他在很多次报告中都讲,他的方法不可能证明‘1+1’。”  “连这么大的一个天才都没有做出来,所以,我劝大家不要做这个事,现在不是做这个证明的时候
  
  
  
  ――王元
  
  
  6.“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这样的作者绝对搞不出哥德巴赫猜想,因为他们的工具不行。如果一个人拿着一把锯子、刨子就想造出航天飞机,这能让人相信吗?”“我只看了一分钟就说,你是错的……,其实我就是看看他用的什么工具。”“谁能跑百米破纪录,国家体委心里是有数的,数论方面谁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数学界心中也是有数的。” “好比说踢足球,国家队输了,成千上万的球迷痛心疾首,但还没一个人能说,你下来,我上去给你踢两脚。”
  ――杨乐(时任中国科学院数学院院长)
  7.“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能证明出哥德巴赫猜想,而且我相信,再过几十年这个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李福安(时任中国科学院数学院党委书记)
  
  
   8.“业余研究者是无法证明这个猜想的,除非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否则无法求证。”“哥德巴赫猜想是一个艰深的数论难题,证明它所需要的数学能力和突出的思维能力,都并非普通数学爱好者所能企及”。“也许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才能渡过这片智力的海洋。”             ――陆柱家(时任中国科学院数学院科研处处长)
   
   
   
   
   
   
   http://www.lifang521.com/tag/927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登录或注册

团队

侧耳倾听

官方客服

扶摇-Q:1980774506

官方QQ群

652692981(站长互助群)

扫一扫快速加入

群号65269298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